当许三多上百度LOGO的那一天,中国人似乎都感受到了军营的魅力。许三多、袁朗等军人走出了电视剧,进入了娱乐圈,成了一种文化现象。这帮影片中的军营铁血男儿,黝黑的面孔、俊朗的笑容,一下子就把那些风花雪月爱情剧中的“奶油小生”比了下去,成为无数影迷的新偶像。“许三多后援团”号称“嫁人只嫁许三多”,一些女影迷拿梦中情人袁朗的名字来测字占卜;班长史今拥有了他的全国“粉丝团”……
与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走红相对应的是军校、国防生报考和大学生从军的连年升温。四川省招生考试办提供的数据显示,2007年高中毕业生报考军队院校(含武警)和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的人数已达6 600余人,创历年之最。
2007年年底,解放军部队在北京高校征兵,北京海淀区人民武装部队负责征兵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“该年是人数最多的一年,几年来,北京征兵的范围从以前的3所高校发展到了73所,大学生参军的热情不断高涨。”
全国的情形也大致如此。这些投身军旅的学生,多是上世纪典型的“80后”出身,甚至是“90后”,他们曾被认为“缺乏责任感和吃苦精神”。
军校生:经历人生的第一次洗礼
2007年9月3日,解放军某军事指挥学院举行了2007年新学员欢迎仪式。豪迈有力的军乐旋律中,1 000多名新学员英姿飒爽,整齐站立。其中,有一位新兵格外精神,眼神中有着掩饰不住的兴奋。他就是郑春龙,是该军事学院机械化步兵学院的一名学员。
郑春龙告诉记者:“我从小对解放军就有一种崇拜感,凡是跟军事有关的东西,我都特别感兴趣。高考时我终于考上了军校。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我乐坏了!”然而,进入军校的第一堂课——新兵训练,让郑春龙和他的战友们激昂的心沉淀了下来,真正感受到了军人身上肩负的责任。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“魔鬼训练”后,郑春龙终于完成了从学生向军人的转变!
郑春龙给记者展示了他的越野集训日记:
2007年 11月12日 星期一 雨
早晨,营区突然响起了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。“按‘一号’训练着装,两分钟后集合!”教官严厉的吼声响彻营地。
我们不知道要干什么,也顾不上多想,只见帐篷内一片忙碌。不到一分钟,大家开始往外冲。“背上背囊!”教官接着又下达了第二道指令。刚出去的队员又冲回来取背囊,整个帐篷一片沸腾。
“还剩20秒、19秒、18秒……”教官在外面大声喊着。最后一个冲出帐篷的队员还没来得及穿好衣服,耳际炸雷般响起教官“卧倒”的口令,紧接着身后就传出了震耳欲聋的巨响,帐篷被全部“摧毁”了。看着硝烟中纷飞的帐篷碎片,我们刚才的各种思绪瞬间荡然无存,大家不知道接下来还要发生什么事。
“跑步——走!”没有等缓过神来,我们又背着35公斤重的背囊往前跑。天公不作美,刚跑3公里,突然下起了大雨。雨越下越大,我们跑完10公里雨还没有停下来……
站在大雨中教官无情地讲道:“这只是第一次‘便饭’,真正的训练还没开始。”队列中有人小声嘀咕:“今后日子不会好过……”
当晚,刚刚睡下才两小时,催命似的紧急集合哨又响起了。“全副武装,五分钟后集合!”帐篷内所有人都机械地蹦了起来。天慢慢亮了,人人精疲力竭。困意、饥渴一起袭来,有的队员站着就打起了呼噜。突然,教官指着前方密林掩映的百米高的小山说:“30分钟,征服它。”放在平时,这个小山10分钟就能对付,可实际上,征服它几乎让每个人付出了全部精力。饥饿、疲劳和沉重的背囊使大家举步维艰,茂密的丛林中没有路,像一堵墙横在眼前,我们用刀和手开辟道路,一点一点地融入丛林……
丛林密不透气、潮湿无比,望不到天。一种无形的恐惧和压抑,使得我们喘不过气来,每走几步都得停下来喘几口气,才能继续往前。身上的汗水浸透了厚实的军装,队员们一个个像从水里捞出来的。有个学员昏倒了,几双手同时相扶;又有人倒下了,几个人不约而同上前帮助。我们相互拉扯着,手脚并用爬行前进……
经过半年多的军事训练和学习,郑春龙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了。他完全脱落了书生气,变得黝黑结实,郑春龙说:“我穿军装过年回家的时候,我妈差点没认出我。直念叨儿子长大了。同学们也发现我有了很多变化,比以前更成熟,更稳重了。”郑春龙的微笑透露着一股阳刚之气。
国防生:被军营改写的人生
曾强是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一名国防生,他说:“看了《士兵突击》以后,我觉得自己更像里面的吴哲。”曾强人如其名,在报考国防生之前,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,篮球、足球、吉他样样精通,还曾经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男子800米跑第二名。再加上人长得高大帅气,他是不少女生暗恋的对象。西北工业大学在大一学生中征集国防生,曾强报了名,他因优异表现毫无悬念地被录取了。
“如果不是当了军人,或许我还怀念大学里那种群星捧月似的生活。”曾强告诉记者,当初的他非常有傲气,在大学里都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荣誉,他想体验一种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军旅生活,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,看看自己这块“金子”是不是在艰苦的军营中也能发光。
国防生一般都在大学里学习和生活,与别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,须毕业以后再从军。曾强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某炮兵部队,在军营里他渐渐学会了隐藏自己的锋芒。“在军营,首先,你是一个兵,然后才是大学生”,同普通军人一样,国防生要重复单调机械的军政训练,接受整齐划一的军事管理制度。曾强也像吴哲那样要求自己“要有一颗平常心”,很快,他的优势体现出来了,在国防生的军事训练考核中,他名列第三名,可是,他所带的班在连里排名倒数第二。这是一向追求完美的他所不能接受的。
“军营里有着与学校不同的竞争规则,那就是仗不是一个人打下的。”以前在大学时的曾强特别喜欢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,以争取同学们羡慕的眼光,只要一个人优秀就足够了。至于同学们之间应该如何相处,他则不是很在意。可是军营里却非常不同,得学会配合作战,如果没有战友之间的默契配合,是很难完成任务的。最难忘的一次,是他参与了所属部队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,在一次机动迁移中,曾强想抢得头功,去探查敌方的军事布防,结果误入了电磁干扰区,通讯中断,他与上级失散了。最后当他被敌军的装甲车“俘虏”回营时,才知道,自己的战友们,为了他的冒险,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有两个战友为了搜救他而“阵亡”。
这次演习对曾强的触动是巨大的,他因此挨了处分。从那以后,他只顾自我表现的性格开始发生变化,学会了关心别人,学会了分享。曾强感慨道:“其实对我震动最大的不是处分我,而是,在得知战友为搜救我而‘阵亡’时,我突然明白了,如果在真正的战场上,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,很可能是彼此为之流血流泪的兄弟。这次演习才真让我懂得了‘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’的真正含义。”
在部队工作两年了,回顾当初的志愿,曾强丝毫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:“签约国防生,就意味着大学毕业以后成为一名职业军人。在和平年代的军营里,或许现在不能冲锋陷阵,没有流血牺牲。但我相信现代战争,不仅需要优秀的士兵,也同样需要掌握高科技知识的军官。我们在时刻准备着!”
大学生从军:另一条圆梦之路
王文昊与父亲的“斗争”,终于以他的胜利告终。这个从小梦想当海军的大二男生,刚刚通过了各种考核,被分配到南海舰队。
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:“当兵两年,太影响工作和学习了,要休学两年,回来以后,还得抓回以前的学习,以后就业还是一个未知数。”王文昊却有自己的主见:“我高考时没有考上军校,以为一辈子都当不上兵了,心中非常遗憾,当兵是我的梦想。当我看到新闻报道北大学生高明自觉服兵役时,我心动了。征兵的那天,我告诉自己:现在如果不去,以后就没有机会进部队了。”
其实,在王文昊的参军理由中,还有一点,他不太好意思直接告诉记者。他的家庭比较贫困。父母都在农村务农,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在读高中。他带着300元的路费上大学,从此以后就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,靠勤工俭学和贫困生贷款生活,至今还拖欠着学校1万多元学费。
2005年开始,按照相关规定,参军大学生每年都可以获得北京市政府10 000元的优抚金待遇,退役复学后学校仍将提供每年5 000元优抚金。这意味着,王文昊再也不会为学费发愁,北京市政府提供的优抚金可以让他轻松地提前还完助学贷款。
王文昊对自己的出路也有打算:“虽然我用了两年最好的青春投身军营,但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看中军旅经历,认为军人有着严密的纪律性和坚强的品格,找工作也许会增加一个砝码,而且也有利于报考公务员。”
除了丰厚的优抚金,参军大学生还有推研优先、考研加分、专升本等一系列优抚条件。而其中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“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,所学本科专业毕业后,可以免试保送所学专业研究生 ”。
在具体操作过程中,一些高校如清华、北大、人大等,还将门槛降低:荣立三等功,或者在部队连续两年被评为“优秀士兵”的,即可免试保送研究生。
参军是不是一些学生深造的